立定跳远 高新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点击数:
体 育 课 时 计 划
水平一 二年级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本课教材内容 |
⒈ 立定跳远 ⒉ 游戏 —— 跳格子 |
教材重难点 |
重点:双脚同起落,摆动双臂腾空。 难点:保持身体平衡。 |
本课教学目标 |
⒈ 使80%的学生知道立定跳远双脚同时用力蹬地和轻巧落地的动作要领。 ⒉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双脚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跃起及轻巧落地的动作,发展 学生腿部力量及协调性 ⒊ 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 |
本课重点领域 |
运动参与 |
√ |
积极参与到集体的练习中来,体验并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
运动技能 |
√ |
身体素质 |
√ |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
|
流程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与学方法、措施 |
次数 |
预计问题与处理方法 |
组织形式 场地布置 |
美 的 引 入 美 的 发 现 美 的 升 华 |
一、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教师要求: 1.教师语言要清晰。 学生活动: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基本训练: (1)集合、立正、稍息、看齐。 3.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 (1) 热身运动 慢跑两圈 音乐热身操 设计意图:上课前进行必要的热身,结合音乐增加兴趣
一、 分组尝试练习。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了如何模仿小兔子跳,接下来老师教大家玩一个游戏,请认真听规则) 游戏规则:两人一组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的一方往前跳,最先到达终点的获胜(单脚起跳单脚落地需回来重新跳) 教与学: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图2) 自主尝试 3.教师评价。 自主表现,合作体会 一、 立定跳远 教师讲解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明明赢的多,学小兔子也很像,却比别人后到终点,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跳的不远! (师:大家别忘了,我们比小兔子还多了一双手臂,在跳跃的适合一定要充分摆动自己的双臂并且用力蹬地这样才能跳的远,大家试试吧) 自主体会 动作要领: 两脚自然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各一次,两腿配合做自然弹性屈伸,然后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屈膝缓冲。(图四) 重点:预摆动作、两脚起跳、两脚落地 难点:保持身体平衡,上下肢配合协调 分组练习:分8个小组进行模仿练习 4.教师引导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做下蹲摆手动作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完整动作 教师观察学生动作,巡回指导纠错 5.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用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增加兴趣,老师再巡回其中进行纠正指导,做到解放学生又解放老师。 巩固应用、整合拓展 游戏——跳格子(图五) 游戏方法: 将学生每两组分在一起进行比赛,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绝对哪组组员进行跳远,跳进不同的格子得到不同的分,最后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美的结束部分: 1. 课课练:肩部,腿部柔韧拉伸(图六) 教师指导进行两两一组的肩腿拉伸 2.教师小结 3.放松:放松操,拍打手臂,拍打大小腿。 4.师评、自评、互评 5.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
|
预计问题: 1.学生站成的四列横队不整齐。 2.学生精神过于饱满。 处理方法: 1. 明确要求。 2. 掌握队列动作。 3.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练习。 4. 做好准备活动。 预计问题: 1.教师讲解时,就会有学生进行练习,影响秩序。 2.绕圈模仿时,个别同学做不到步调一致。 处理方法: 1. 明确要求,点明奖惩,说清规则。 2. 学生在教师语言引导下学会基本模仿动作。 预计问题: 小组合作时,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出现分组后自己玩的情况。 处理方法: 教师督促学生进行练习的同时,实行奖励机制,表扬做的好的组,并给予美之星。 预计问题: 1.游戏阶段学生过于兴奋无法安静听老师讲要求。 2.分组后学生无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处理方法: 1.说明纪律,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 2. 每组安排小组长,由小组长管理小组认真听讲。 预计问题: 1.学生不能全部明白游戏方法。 2.分组竞赛前不能迅速就位。 处理方法: 1.教师集中示范。 2.示意比赛,完成站队的组优先加一分 预计问题: 1.不知道怎样放松。 2.集合不能迅速安静下来。 处理方法: 1.教师逐步介绍。 2.吹哨提醒学生,表扬站好的组 |
图一 ◇◇◇◇◇◇ ◇◇◇◇◇◇ ◇◇◇◇◇◇ ◇◇◇◇◇◇ ◆ 图二
图三 ◇◇◇◇◇◇ ◇◇◇◇◇◇ ◇◇◇◇◇◇ ◇◇◇◇◇◇ ◆ 图四 
图五

图六 ◇◇◇◇◇◇ ◇◇◇◇◇◇ ◇◇◇◇◇◇ ◇◇◇◇◇◇ ◆ 整队集合 ◇◇◇◇◇◇ ◇◇◇◇◇◇ ◇◇◇◇◇◇ ◇◇◇◇◇◇ ◆ |
场地器材 |
标志盘,篮球场,扩音器 |
负 荷 预 计 |
平均心率 |
130-135% |
练习密度 |
40-45% |
心理负荷 |
中等负荷 |
课后小结 |
|
负荷曲线预计 |

|
撰写人:陈雪阳